索引号:100106/20250529-00002 公开目录:公开 发布机构:宁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2025-05-29 名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年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项目建设期限
(四)项目建设性质及补助方式
(五)项目投资、建设内容及综合评价表
二、项目县基本情况
(一)县域及产业发展情况
(二)秸秆资源及利用情况
(三)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四)项目编制依据
三、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一)项目管理单位基本情况
(二)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四、项目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原则
(五)项目建设可行性
(六)项目建设要求
五、项目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及投资概算
(一)建设内容
(二)补助标准
(三)投资概算
六、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一)时间进度
(二)资金进度
七、项目实施方式及验收
(一)实施方式
(二)项目验收
八、组织保障
(一)组织机构
(二)项目监管
(三)台账管理
(四)保障措施
(五)保密规定
九、绩效评估
(一)项目绩效目标
(二)项目预期效益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项目实施涉及宁洱县宁洱镇、磨黑镇、勐先镇、德化镇、同心镇、梅子镇、德安乡、普义乡、黎明乡等9个乡镇。
项目建设期1年(2025年1月-2025年12月)
1.建设性质:新建。
2.补助方式:先建后补。
表一 项目投资、建设内容及综合评价表
1.宁洱县基本情况
宁洱县是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全县辖6镇3乡、89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8.71万人,常住人口15.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2万人,农村人口7.9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6.54%;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6.8%。
宁洱县具有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区位优势:宁洱县地处滇南乃至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距省会昆明370公里,距思茅中心城区33公里。昆曼国际大通道、国道213线、国道323线、省道222线、文团公路在宁洱县交汇;玉磨铁路中线在宁洱县城边穿过,并在宁洱县设立火车货运站点;宁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景宁高速进一步凸显宁洱县在综合交通方面的有利优势。资源优势:宁洱县年平均气温18.2℃,降水量1398毫米,日照192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有耕地面积30.04万亩,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有林地面积413万亩。森林覆盖率77.37%,活立木蓄积量2464万立方米,矿藏资源丰富。文化优势:“名茶、名道、名碑、名人”是宁洱县的四大文化品牌。
2.畜牧业发展情况
2024年着力推进良种繁育推广能力提升、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肉牛产业发展“1354”政策措施模式,加快推进宁洱县现代肉牛产业园基地建设,巩固加强宁洱县现代肉牛育种有限公司(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发展。2024年完成肉牛存栏5.29万头、出栏1.41万头,肉产量0.1724万吨,农业产值0.7403亿元,同比增2.6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246亿元,同比增3.31%,批发零售销售额1.2083亿元,同比增3.31%。羊存栏4.21万只、出栏2.59万只,肉产量0.0606万吨,农业产值0.3445亿元,同比增6.3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0.0322亿元,同比增6.36%,批发零售销售额0.0322亿元,同比增6.36%。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59个,培育了8个肉牛养殖千头村。
2023年作物种植面积为45.92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4.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8.23万亩,薯类播种面积2.09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92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4.09万亩。年秸秆产生量95294.84吨,可收集量84947.32吨;秸秆利用量77387.85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1.1%。其中,肥料化利用量47379.25吨,占利用量的61.2%;饲料化利用量37411.6吨,占利用量的48.3%。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暂无规模化利用综合利用。
表二 2023年宁洱县秸秆生产情况统计表
作物种类 | 产生量(吨) | 产生量占比(%) | 可收集量(吨) | 可收集量比例(%) | 粮食产量(吨) | 播种面积(亩) |
合计 | 95294.84 | 100 | 84947.32 | 100 | 109065.17 | 459224 |
早稻 | 7900.1 | 8.29 | 6083.08 | 7.16 | 7670 | 22740 |
中稻和一季晚稻 | 2987.88 | 3.14 | 2300.67 | 2.71 | 3557 | 15210 |
小麦 | 6426.18 | 6.74 | 5462.25 | 6.43 | 5637 | 48005 |
玉米 | 66855 | 70.16 | 60838.05 | 71.62 | 66855 | 282331 |
马铃薯 | 88.92 | 0.09 | 87.14 | 0.1 | 1482 | 3711 |
甘薯 | 1315.8 | 1.38 | 1289.48 | 1.52 | 7740 | 17210 |
花生 | 1412.89 | 1.48 | 1384.63 | 1.63 | 1187.3 | 7266 |
油菜 | 1334.04 | 1.4 | 1133.93 | 1.33 | 721.1 | 6868 |
大豆 | 1643.32 | 1.72 | 1528.29 | 1.8 | 1611.1 | 15027 |
甘蔗 | 421.57 | 0.44 | 421.57 | 0.5 | 7026.1 | 2056 |
其他 | 4909.14 | 5.15 | 4418.23 | 5.2 | 5578.57 | 38800 |
表三 宁洱县2023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表
作物种类 | 秸秆利用量(吨) | 综合利用率(%) | “五料化”利用量 | 市场化主体调入量(吨) | 区域调出量(吨) | |||||
合计 (吨) | 肥料化 (吨) | 饲料化 (吨) | 燃料化(吨) | 基料化(吨) | 原料化(吨) | |||||
合计 | 77387.85 | 91.1 | 84790.85 | 47379.25 | 37411.6 | 0 | 0 | 0 | 7403 | 0 |
早稻 | 5541.68 | 91.1 | 5541.68 | 5541.68 | 0 | 0 | 0 | 0 | 0 | 0 |
中稻和一季晚稻 | 2134.43 | 92.77 | 2514.43 | 1886.55 | 627.88 | 0 | 0 | 0 | 380 | 0 |
小麦 | 5194.47 | 95.1 | 5194.47 | 382.36 | 4812.11 | 0 | 0 | 0 | 0 | 0 |
玉米 | 56584.05 | 93.01 | 56584.05 | 32974.14 | 23609.91 | 0 | 0 | 0 | 0 | 0 |
马铃薯 | 65.36 | 75 | 65.36 | 65.36 | 0 | 0 | 0 | 0 | 0 | 0 |
甘薯 | 1281.59 | 99.39 | 1281.59 | 12.89 | 1268.7 | 0 | 0 | 0 | 0 | 0 |
花生 | 1107.7 | 80 | 1107.7 | 1107.7 | 0 | 0 | 0 | 0 | 0 | 0 |
油菜 | 680.36 | 60 | 680.36 | 680.36 | 0 | 0 | 0 | 0 | 0 | 0 |
大豆 | 932.26 | 61 | 932.26 | 932.26 | 0 | 0 | 0 | 0 | 0 | 0 |
甘蔗 | 331.37 | 78.6 | 7354.37 | 261.37 | 7093 | 0 | 0 | 0 | 7023 | 0 |
其他 | 3534.58 | 80 | 3534.58 | 3534.58 | 0 | 0 | 0 | 0 | 0 | 0 |
注:综合利用率(%)=秸秆利用量/可收集量(表二) |
1.综合利用水平低。宁洱县农作物秸秆主要由玉米为主,其他如水稻、小麦等占比相对较小,规模化、大面积种植面积有限,种植面积分散,多处山区半山区,且长期以来对农作物秸秆资源认识不足,资源观念薄弱,加之受农时、技术、劳力、比较效益及传统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低,导致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环境。
2.收储运体系仍需健全。一是全县收、储、运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支撑;二是收、储、运经济效益低,由于大量农作物种植区为山区、半山区,农作物秸秆回收、储存成本过高,导致多企业不愿专营收储运业务;三是因交通不便、收储运成本高、效益低等,造成农作物秸秆无人收购,以致部分秸秆资源浪费,未能实现高效转化;四是当前推广的收获农机加挂秸秆粉碎器,捡拾难度大,可收集资源量减少;未经加工的秸秆交易价值偏低,农户投工投劳的收支不成正比;五是养殖户对农作物收、储、运成本过高,相关设备设施不够,对农作物秸秆利用减少。
3.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直接制约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产业发展,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环节利润较低,风险也大,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主要由企业自主运转,如何整合资源力量,给予奖补资金支持,是保障收、储、运能长久运营的重要抓手。
4.区域内农作物秸秆利用没有大中型企业带动,大都为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
(1)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环〔2022〕4号);
(2)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办环〔2022〕24号);
(3)《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4)《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24〕167号);
(5)《普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普财农〔2025〕2号);
(6)《“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7)《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
(8)《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云农牧〔2024〕10号);
(9)《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绿色经济发展及碳汇资源规划(2022年—2035年)》;
(10)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技术标准;
(11)宁洱县“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项目管理单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拥有在编职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34人、高级兽医师18人、高级经济师7人、高级工程师1人、农艺师29人、兽医师12人、工程师1人、经济师10人、助理农艺师3人、助理畜牧师1人、技术员1人等专技人员123人。负责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战略规划,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我县“三农”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乡镇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
承担项目实施的宁洱县农村能源工作站隶属于宁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拥有在编职工5人,在岗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各1人,职工2人,主要承担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农村常规能源技术推广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等工作,对本项目实施管理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此外,依托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洱县畜牧发展中心的技术力量,做好肉牛养殖、疫病防控、秸秆加工利用、饲养管理、科学饲喂、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雄厚的技术力量能够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区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秸秆农用为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制度创设为保障,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秸秆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不断提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着力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高值化产业链,完善收储运体系,带动农户增收,助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为确保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准确到位、巩固提升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全县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结合宁洱县实际,拟对在全县范围内从事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销售生产经营活动两年以上的部分养殖企业、农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农作物秸秆重点县项目扶持资金进行先建后补,即建设完成后进行验收合格方可补助。
根据我县地域特点和秸秆现有的利用模式,总体思路以绿色生态、循环生态为导向,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遏制秸秆焚烧、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项目示范带动,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建立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与农户等社会参与、布局合理、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逐步实现我县农作物秸秆全域利用量和利用率的提升,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加大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水平,耕地质量有所提升,培育一批从事秸秆收储运的经营主体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重点通过加工制作青绿饲料、青贮料、氨化料等农作物秸秆饲料,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设备能力等,从而提升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缓解资源约束的重要补充
农作物秸秆作为优质的饲料物质基础,可替代和节约牧草资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可有效增加农村地区饲料供应,改善饲草饲料结构,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和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也是草食畜牧业养殖重要的粗饲料来源;农作物秸秆可替代牧草、饲料等,节约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收入,从而保护牧草资源;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缓解资源约束的重要补充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饲料物质资源,焚烧秸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焚烧秸秆还导致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还容易造成火灾、交通受阻、人员伤亡等重大社会问题,所以本项目宗旨是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从而达到减少甚至不焚烧秸秆的目的。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价值,才能变废为宝,引导农户变“偷”烧秸秆为珍惜秸秆,利用秸秆,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有效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改善土壤,使农产品提质增效,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有利于群众增收,有助于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促进绿美乡村建设。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价值,通过收割、运输、储存、加工制作饲料间接增加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5.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最直接、最经济,综合效益最高的重要措施
农作物秸秆密度小,体积大,如果把农作物秸秆运送到较远的加工厂、造纸厂作原料,仅运费、装卸费就不太合算,超过了秸秆本身的利用价值。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不可能建设许多造纸厂、秸秆加工厂来消化农作物秸秆。因此,只有通过农户自己大量使用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才能终止秸秆焚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在农村最为现实就是发展肉牛养殖,首当其冲成为养牛的粗饲料来源之一,转化为养牛必备的饲料,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升值空间,实行过腹还田,既解决养牛饲草料不足严重问题,又可实现秸秆多、牛多、粮多、农户增收多的良性循环。
1.多元利用、农用优先。按照“粮、经、饲”结构调整方向,在优先满足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方式,推动农作物秸秆利用向多元循环的方向发展。
2.系统规划、稳妥推进。综合考虑秸秆资源品种和资源量、生产方式、产业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区域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补助主体、补助方式、补助标准、受益主体和相应举措,提高补助政策的精准性。
3.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通过试点县项目实施,建立秸秆综合利用补助长效机制,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收、储、运环节的扶持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农户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提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4.科技驱动、延长链条。积极引导和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开展技术人才引进与创新,研发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配套装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条。
1.技术支撑
该项目技术主要依托市场现行主流技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秸—饲—肥”循环利用模式。
饲料化技术路线:秸秆→分步式收获→加工饲料→销售→养殖→还田。
秸秆饲料化:主要方式有直接饲喂、青贮、黄贮、揉搓压块等。
秸秆青(黄)贮技术:是把秸秆填入密闭设施中(青贮窖、青贮塔或裹包等),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处理方法。其关键技术包括窖池建设、物料收集与配混、发酵条件控制等。在秸秆青(黄)贮的过程中,可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也称秸秆微贮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是指将秸秆机械铡切或揉搓粉碎后,配混必要的营养物质,经过挤压而成的高密度块状饲料或颗粒饲料。
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是一种秸秆物理化处理手段,通过对秸秆进行机械揉搓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有利于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
2.可行性
(1)技术成熟度和应用范围: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县广大肉牛养殖场(户)均有利用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发展肉牛养殖。例如:农作物秸秆加工粉碎制作青绿粗饲料、青贮料、氨化料或袋贮等,用于发展肉牛养殖业,对农作物秸秆利用养牛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本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2)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秸秆综合利用不仅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例如,通过农作物秸秆利用发展肉牛养殖,把农作物秸秆变传统的焚烧为转化饲料,提升秸秆升值空间,降低养牛成本,大搞养牛过腹还田,实现秸秆养牛,以秸秆换肉,以肉换钱,帮助广大肉牛养殖者依靠科技进步养牛增收节支,使肉牛养殖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秸秆资源的转化利用。例如,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政策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项目建设围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等“五料化”综合利用,我县以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方式为重点,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青贮窖、氨化窖等其他饲养设施)面积进行先建后补。
1.秸秆饲料化利用。
充分利用农业大县优势,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引导肉牛(羊)规模养殖场(户)或生产企业增加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提高秸秆综合效益。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户和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助,最大限度调动肉牛(羊)养殖场(户)的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支持收储运体系建设
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和发展以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切实增加县域范围内秸秆利用打捆包、收贮青贮料、氨化料、干秸秆饲料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帮助肉牛或养羊养殖场(户)增收节支,探索形成宁洱县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对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较大的牛、羊养殖场(户)收集秸秆并加工制作打捆包、收贮青贮料、氨化料、袋贮、干秸秆饲料储备给予补助。
3.补助对象
项目根据《云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由县级确定补助对象,乡镇收集优化,上报补助对象,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审查。达到申请标准的为本次补助对象。
(1)养殖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农户有利用秸秆做饲草饲料的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且符合各乡镇土地审批手续及当地相关规定。
(2)对青贮窖、氨化窖的经营主体或养殖户。且符合各乡镇土地审批手续及当地相关规定。
(3)已享受肉牛奖补资金的经营主体或者养殖户不在此次申报范围(除见犊补母外,但包含建档立卡户)。
4.补助流程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流程(以通知为准),或按项目申报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5.档案完善
项目补助整套材料进行归档(包括政策性文件、补助资金申请表、入户核查照片、复核表、公示表、公示照片、资金发放表、会议记录、实施方案、批复、审计资料等),涉及村、乡镇、县农村能源工作站、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各存档一份。
1.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青贮窖、氨化窖等其他饲养设施)面积进行补助。拟补助建设设施占地面积为22275m2;
2.开展秸秆高质化利用课题研究,对农作物草谷比和秸秆还田进行监测;
3.抓好秸秆资源台账建设;
4.实施项目审计工作建设。
补助标准为占地面积145元/m2。
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面积补助323万元,开展秸秆高质化利用课题研究费用28万元,前期工作调查及方案编制费用7万元,开展媒体宣传等1万元,实施项目审计建设费用1万元。
表四 项目投资及资金使用汇总表
序号 | 建设内容 | 支持环节与具体物资 | 补助资金 (万元) | 备注 |
1 | 饲料化利用 | 农作物秸秆青贮、干贮饲料加工利用设施或相关场地,拟建设设施面积为22275m2,补助标准为145元/m2。 | 323 | 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青贮窖、氨化窖等其他饲养设施 |
2 | 秸秆资源化利用课题研究 | 布设秸秆还田监测点位1个乡镇,开展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实测核算、秸秆还田监测工作并形成评估报告。 | 28 | 监测工作及成果报告 |
3 | 项目前期勘测及方案编制 | 根据《云南省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要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调查及方案编制。 | 7 | 项目调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编制 |
4 | 媒体宣传 | 制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片1部,并完成县级官媒发布。 | 1 | 录制宣传视频 |
5 | 项目审计支出 | 开展并完成项目资金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 1 | 项目审计服务 |
合计 | 360 |
1.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面积补助资金
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青贮窖、氨化窖等其他饲养设施)面积进行补助。投资概算为中央补助资金323万元。(见表五)
表五 宁洱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饲养设施面积补助资金汇总表
序号 | 企业名称或姓名 | 乡镇村组 | 养殖规模(头) | 拟饲养设施面积(m2) | 补助标准 (元/m2) | 拟补助金额(元) |
1 | 罗兴益 | 宁洱镇温泉村老赵寨组 | 11 | 110 | 145 | 15950 |
2 | 王江 | 宁洱镇民政村老王寨组 | 55 | 621 | 145 | 90045 |
3 | 王卫明 | 宁洱镇民政村营房坡组 | 20 | 460 | 145 | 66700 |
4 | 王宏斌 | 宁洱镇金鸡村红坡组 | 42 | 440 | 145 | 63800 |
5 | 宁洱县刘艳忠大牲畜养殖场 | 宁洱镇民主村荆竹林组 | 13 | 170 | 145 | 24650 |
6 | 杜云涛 | 宁洱镇政和村上困莫组 | 31 | 373 | 145 | 54085 |
7 | 杨成华 | 宁洱镇政和村上困莫组 | 14 | 66 | 145 | 9570 |
8 | 杨进超 | 宁洱镇政和村斑竹山组 | 26 | 360 | 145 | 52200 |
9 | 宁洱县熊开良养殖户 | 宁洱镇民政村营房坡组 | 12 | 216 | 145 | 31320 |
10 | 宁洱县李春伟养殖场 | 宁洱镇民政村老张寨组 | 56 | 455 | 145 | 65975 |
11 | 泽安养殖场(宁洱县攀枝花) | 宁洱镇裕和村攀枝花组 | 5 | 150 | 145 | 21750 |
12 | 杨自华 | 磨黑镇曼见村老许坝组 | 64 | 450 | 145 | 65250 |
13 | 段跃东 | 磨黑镇庆明村麻栗平 | 21 | 133 | 145 | 19285 |
14 | 宁洱县剑良肉牛养殖场 | 勐先镇谦乐村旧寨一组 | 31 | 600 | 145 | 87000 |
15 | 宁洱县红光瑞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勐先镇安宁村西太阳组 | 23 | 500 | 145 | 72500 |
16 | 付达鑫 | 勐先镇黄寨村烧瓦箐组 | 5 | 121 | 145 | 17545 |
17 | 宁洱县雲梅养殖场 | 勐先镇和平村曼巴一组 | 8 | 120 | 145 | 17400 |
18 | 宁洱县林边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 勐先镇雅鹿村小松丫组 | 42 | 1200 | 145 | 174000 |
19 | 宁洱县布都物努养殖中心 | 勐先镇雅鹿村东水田组 | 35 | 1700 | 145 | 246500 |
20 | 宁洱县宝韵养殖场 | 勐先镇先胜村老马寨组 | 5 | 800 | 145 | 116000 |
21 | 宁洱县上寺扎牛田养牛场 | 勐先镇上寺村扎牛田组 | 50 | 350 | 145 | 50750 |
22 | 宁洱县晓城养殖场 | 勐先镇竹山村空碑组 | 44 | 300 | 145 | 43500 |
23 | 杨玉逵 | 勐先镇竹山村空碑组 | 86 | 400 | 145 | 58000 |
24 | 姜勇 | 勐先镇先胜村坝卡箐组 | 34 | 300 | 145 | 43500 |
25 | 李继铭 | 德化镇荒田村麻地组 | 12 | 148 | 145 | 21460 |
26 | 李家安 | 德化镇荒田村麻地组 | 11 | 67 | 145 | 9715 |
27 | 宁洱县互利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 德化镇荒田村下啊宽 | 12 | 97 | 145 | 14065 |
28 | 宁洱县曹仙养殖场 | 德化镇荒田村茨菇塘 | 40 | 141 | 145 | 20445 |
29 | 王宝明 | 德化镇茨菇塘一组 | 53 | 118 | 145 | 17110 |
30 | 宁洱县德化镇星火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德化镇星火村新寨组 | 42 | 559 | 145 | 81055 |
31 | 宁洱县应梅养殖场 | 德化镇星火村半坡组 | 5 | 251 | 145 | 36395 |
32 | 王富 | 德化镇星火村大龙树组 | 20 | 211 | 145 | 30595 |
33 | 李艳 | 德化镇那迁村曼蚌组 | 16 | 185 | 145 | 26825 |
34 | 宁洱县李凤祥养殖户 | 同心村坡脚组 | 20 | 300 | 145 | 43500 |
35 | 宁洱县老钱养殖场 | 同心镇锅底塘村困朵四组 | 6 | 66 | 145 | 9570 |
36 | 宁洱县跃祥水牛养殖户 | 同心镇富强村普格么组 | 11 | 87 | 145 | 12615 |
37 | 宁洱县老送坡黄牛养殖户 | 同心镇富强村送坡组 | 44 | 110 | 145 | 15950 |
38 | 陈振 | 同心镇同心村蛮蚌一组 | 34 | 70 | 145 | 10150 |
39 | 王春文 | 同心镇同心村亮山组 | 18 | 65 | 145 | 9425 |
40 | 宁洱县通益养殖场 | 同心镇同心村亮山组 | 22 | 116 | 145 | 16820 |
41 | 谢光德 | 同心镇石膏井村钻山洞组 | 23 | 130 | 145 | 18850 |
42 | 吴跃学 | 同心镇石膏井村曼巴箐组 | 6 | 80 | 145 | 11600 |
43 | 王全昌 | 同心镇石膏井村火烧桥组 | 11 | 150 | 145 | 21750 |
44 | 高顺兵 | 同心镇会连村半路寨组 | 5 | 145 | 145 | 21025 |
45 | 王忠 | 同心镇会连村半路寨组 | 28 | 68 | 145 | 9860 |
46 | 陈宗华 | 同心镇那勐勐村陈组 | 16 | 80 | 145 | 11600 |
47 | 李亚平 | 同心镇那勐勐村马骂河一组 | 6 | 85 | 145 | 12325 |
48 | 宁洱县坤哥畜牧厂 | 同心镇那勐勐村那一组 | 5 | 80 | 145 | 11600 |
49 | 杨利坤 | 同心镇那勐勐村那一组 | 16 | 100 | 145 | 14500 |
50 | 黄明 | 同心镇那勐勐村佟组 | 17 | 100 | 145 | 14500 |
51 | 宁洱县吕文才畜牧厂 | 同心镇那勐勐村那二组 | 25 | 170 | 145 | 24650 |
52 | 詹兴华 | 同心镇漫海村回龙寨 | 31 | 107 | 145 | 15515 |
53 | 罗成宗 | 梅子镇枧河村箐头组 | 16 | 166 | 145 | 24070 |
54 | 宁洱县文宏养殖 | 梅子镇建设村坝头箐组 | 26 | 102 | 145 | 14790 |
55 | 宁洱县李伟养殖场 | 梅子镇建设村小宽粟外组 | 20 | 71 | 145 | 10295 |
56 | 宁洱县大田箐黄牛养殖场 | 梅子镇宽裕村大田箐组 | 12 | 62 | 145 | 8990 |
57 | 宁洱县正雄养殖场 | 梅子镇宽裕村大田箐组 | 14 | 67 | 145 | 9715 |
58 | 鲁文才 | 梅子镇宽裕村石头寨组 | 22 | 284 | 145 | 41180 |
59 | 宁洱县梅子恒宾养殖 | 梅子镇民胜村团包组 | 18 | 257 | 145 | 37265 |
60 | 宁洱县梅子镇民胜村鸿运养殖厂 | 梅子镇民胜村山头组 | 20 | 73 | 145 | 10585 |
61 | 宁洱县梅子谢华德种养殖家庭农场 | 梅子镇永胜村摆尾箐 | 8 | 70 | 145 | 10150 |
62 | 宁洱县秀芳养殖场 | 梅子镇永胜村七道河 | 13 | 71 | 145 | 10295 |
63 | 宁洱县国宏肉牛种牛养殖 | 德安乡永顺村草皮坝组 | 5 | 600 | 145 | 87000 |
64 | 宁洱县大山人种植家庭农场 | 德安乡兰庆村小河组 | 18 | 228 | 145 | 33060 |
65 | 宁洱县德安树生养牛厂 | 德安乡兰庆村小河组 | 16 | 248 | 145 | 35960 |
66 | 赵兴康 | 德安乡文化村上寨组 | 13 | 72 | 145 | 10440 |
67 | 宁洱县树荣养殖场 | 普义乡曼芽村二组 | 25 | 146 | 145 | 21170 |
68 | 罗兴平 | 普义乡曼芽村六组 | 8 | 124 | 145 | 17980 |
69 | 张学海 | 普义乡普胜村那波汉上组 | 38 | 109 | 145 | 15805 |
70 | 宁洱县大东牛场 | 普义乡端金村一组 | 16 | 200 | 145 | 29000 |
71 | 宁洱县雲升养殖场 | 普义乡端金村六组 | 5 | 370 | 145 | 53650 |
72 | 祁发荣 | 普义乡三丘田村平掌寨一组 | 38 | 250 | 145 | 36250 |
73 | 陶建伟 | 普义乡三丘田村大田组 | 28 | 210 | 145 | 30450 |
74 | 徐德坤 | 普义乡三丘田村大河边组 | 18 | 67 | 145 | 9715 |
75 | 曹伟 | 普义乡三丘田村半坡组 | 27 | 98 | 145 | 14210 |
76 | 张华东 | 普义乡三丘田村下弯干二组 | 6 | 66 | 145 | 9570 |
77 | 罗宗海 | 普义乡三丘田村下弯干二组 | 17 | 210 | 145 | 30450 |
78 | 汤忠伟 | 普义乡三丘田村上弯干二组 | 35 | 200 | 145 | 29000 |
79 | 杨文彬 | 普义乡三丘田村三家村组 | 9 | 322 | 145 | 46690 |
80 | 毕海宗 | 普义乡三丘田村上弯干二组 | 11 | 84 | 145 | 12180 |
81 | 宁洱县国春种植场 | 普义乡田头寨村倮那下组 | 5 | 230 | 145 | 33350 |
82 | 何汝祥 | 普义乡干塘村八份田一组 | 5 | 264 | 145 | 38280 |
83 | 付发明 | 普义乡干塘村大干塘组 | 39 | 193 | 145 | 27985 |
84 | 魏学尧 | 普义乡普义村魏寨组 | 10 | 127 | 145 | 18415 |
85 | 魏大国 | 普义乡普义村魏寨组 | 9 | 116 | 145 | 16820 |
86 | 周保萍 | 普义乡普义村街子上组 | 10 | 230 | 145 | 33350 |
87 | 罗宗铭 | 普义乡曼芽村七组 | 18 | 540 | 145 | 78300 |
88 | 蔡学彬 | 黎明乡汪街村 | 30 | 130 | 145 | 18850 |
89 | 苏强 | 黎明乡汪街村 | 17 | 138 | 145 | 20010 |
90 | 罗华 | 黎明乡汪街村 | 5 | 61 | 145 | 8845 |
91 | 宁洱县宏明养殖场 | 黎明乡汪街村下祁组 | 37 | 160 | 145 | 23200 |
92 | 宁洱县春松养殖场 | 黎明乡汪街村大荒地组 | 25 | 126 | 145 | 18270 |
93 | 宁洱县自四养殖场 | 黎明乡汪街村麻栗树组 | 41 | 136 | 145 | 19720 |
94 | 周华 | 黎明乡汪街村偏老组 | 5 | 60 | 145 | 8825 |
95 | 龚建波 | 黎明乡汪街村中寨组 | 6 | 61 | 145 | 8845 |
96 | 宁洱县富明养殖场 | 黎明乡兴乐村雪米山组 | 50 | 300 | 145 | 43500 |
97 | 宁洱县向龙华养殖场 | 黎明乡仙人村仙人脚 | 19 | 95 | 145 | 13775 |
98 | 宁洱县成文养殖场 | 黎明乡仙人村杨家寨 | 36 | 200 | 145 | 29000 |
合 计 | 2157 | 22275 | 3230000 |
2.开展秸秆高质化利用课题研究
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效益监测工作。做好秸秆还田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对农作物秸秆以及有机肥还田过程进行碳排放监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草谷比监测分析、下茬作物病虫害以及产量测试等工作。布设农作物秸秆还田监测点位1个乡镇,完成农作物秸秆还田效果监测并形成评估报告;选1个点,进行农作物秸秆草谷比实测与核算,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选择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种类(不少于2个),依据《2022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工作手册》开展农作物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的监测,为秸秆资源台账关键系数调查核算提供基础支撑。投资概算为中央补助资金28万元。
3.方案编制
根据《云南省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要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调查及方案编制。投资概算为中央补助资金7万元。
4.媒体宣传
5.实施项目审计
项目完成后,询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项目审计、结算、汇编审计结算报告。付款以签订合同价为准。
项目建设期限为2025年1-12月。实施进度计划为:
1.2025年1-3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级;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和项目技术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2025年4-11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项目建设工作。
3.2025年12月,收集整理项目台账,进行项目总结及审计,进行县级验收并申请上级组织验收。
项目验收合格后,根据县财政资金情况,给予实时支付。
1.经过实地调研,委托第三方协助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复后实施。
2.项目主要以社会主体参与实施为主,经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认定符合条件的从业主体作为补助对象。
3.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询价确定第三方技术单位。
项目验收以计划补助对象完成项目建设内容作为验收依据,通过补助对象名册全覆盖核查养殖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设施建设(草料棚、饲草仓库、饲草加工房、青贮窖、氨化窖等其他饲养设施)建立的秸秆利用台账进行验收,对已申报仍未完成任务的补助对象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补助,由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组织核实任务,确保资产发挥效益。项目结束后,询价第三方服务公司开展项目审计,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请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组织行业专家验收,完成项目文书和财务整理归档工作。
成立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李津宏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副组长:邱会程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成 员:鲁 斌 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站长
刀永思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项目规划与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
王大玮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负责人
吴冬梅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财务股股长
潘 东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畜牧兽医股股长
罗 刚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股负责人
李瑞泽 县畜牧发展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项目规划与农田建设管理股,办公室主任由刀永思兼任,成员由文红凡、刀丽梅、杨晓玲组成,负责此项目业务工作。
(二)项目监管
项目实施全过程,强化项目监督管理、跟踪调度,确保项目按进度顺利实施。注重收集整理项目工作档案材料,为项目验收提供依据。项目实施后对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等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总结报告,通过网络媒体对项目成效宣传,提高农作物秸秆再生利用的社会认识,为进一步推进社会面参与奠定基础。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督导检查力度,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和偏差的进行及时纠正。
(三)台账管理
强化对项目实施的专项督导和检查台账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资金运行安全,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项目扶持主体的农作物秸秆利用台账管理工作,督导其有计划地完成项目既定的工作目标;严格专项资金审核制度和审批程序。附真实、有效、合法凭证报账拨付专项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具体负责综合协调、项目实施、培训和技术指导、台账建设、检查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同时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扩大社会认知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短视频等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推广,分层次、分环节、分对象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领提升各地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五)保密规定
该项目涉及地块信息、技术数据、财务数据、人员等信息,项目实施单位同意对扶持对象和合作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密,但不包括需要公开的内容,保密期限至项目终止。
九、绩效评估
(一)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确保宁洱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完善收储运体系,夯实秸秆综合利用基础工作。以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为主要方向,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实体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比例,促进宁洱县肉牛产业化发展。通过网络、标牌、微信、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完成对农户专业培训指导,有效宣传,树立秸秆利用的标杆。另一方面,完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对企业技术研发指导工作,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升级企业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技术支撑,提供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目标。
表十一 绩效目标申报表(2025年度)
项目名称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 |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 鲁斌 | ||
主管部门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 实施单位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 ||
资金情况(万元) | 项目资金总额: | 360 | |||
其中:中央财政拨款 | 360 | ||||
其他资金 | 0 | ||||
总体 | 通过项目建设,基本建立较完善的农作物秸秆收集、加工、利用体系;实现宁洱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 ||||
目标绩效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值 | |
数量指标 | 补助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养殖户或企业 | 98户 | |||
数量指标 | 建立完善秸秆资源台账 | 1套 | |||
数量指标 | 媒体宣传报道 | ≥1次 | |||
成本指标 | 投入中央农业生产资金 | 360万元 | |||
质量指标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0% | |||
时效指标 | 2025.1-2025.12 | 1年 | |||
效益指标 | 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 完成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永久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 | ≥95% |
(二)项目预期效益
1.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饲料化养牛、养羊15000吨,相当于种植4.28万余亩的农作物秸秆被利用,改变农村秸秆焚烧陋习,有效减少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有利于农村环境改善,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此外,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发展以养牛、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减少牛、羊放牧践踏草地而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更为重要的是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农作物转化为饲料,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养牛、养羊实用技术,大搞过腹还田,牛、羊粪肥是发展种植业的有机肥,且肥效持久,既防止土壤结板,生产有机食品,又促进秸秆—养牛(羊)—粪肥—种植业—有机食品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所以,项目实施生态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可收贮农作物秸秆饲料15000吨,可饲养16000个黄牛单位(相当于黄牛16000头),预计出栏肉牛可达8000头,以现在市场价肉牛活重22元/kg,肉牛活重500kg/头,可实现收入8800万元,因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养牛、养羊,节约饲料成本,实现增收节支,可得利润3100万元。说明项目实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社会效益
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转化为饲料:一是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可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15000吨养牛16000头,可增加项目实施长期用工320余人,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将秸秆转化为高效、环保、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饲料,节约养牛、养羊饲草饲料成本,帮助养殖者增收节支,尤其在当前肉牛市场价格下滑突出的情况下,减少养殖成本投入,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肉牛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鼓励更多的养殖者参与牛、羊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不断消耗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既能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又能为环保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